Skip to content

由“爬山是我的爱好吗?”引发关于“爱好、培养爱好以及爱上学习”的思考

名词说明:

  • 多巴胺类激素:本文的代指名词,代指多巴胺、血清素、催产素、内啡肽等快乐激素。
  • 快乐情感:指正面情感,如自豪感、成就感、满足感、刺激感等。这些情感的产生伴随着多巴胺类激素的增多。

因为今年常去爬山,朋友们都说爬山是我的爱好。每每谈起这一点,我心中都会默默答道:“爬山并不是我的爱好”。很矛盾吧!我不喜欢爬山,但又经常去,自发的去。于是我仔细琢磨了“喜欢”这一心理活动,心中有了些模糊回答。

什么是喜欢?

可能很多人认为喜欢是个心理活动,虚无飘渺,道不清说不明。不过我认为喜欢是一个生理现象,可以从生理角度去分析。具体来讲,是脑的奖惩机制在“作祟”。大脑通过控制多巴胺类激素的多少来控制人的心情。人体内部的激素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,产生多少就消耗多少。当多巴胺类激素高于平常水准时,我们就会感到高兴愉快;多巴胺类激素不足时,可能会有焦虑、疲倦、多动症等。当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,或经历新鲜、刺激、有挑战的事情时,大脑就会分泌多余平常的多巴胺类激素,我们也就会感到高兴愉悦。这就是喜欢的生理基础。

爱好是喜欢的加深与延续

只有某个事物能在我们脑中形成路径依赖和条件反射,那这件事才会成为我们的“爱好”。人类是懒惰的动物,偏好于通过较低的成本去实现自己的目的。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已经轻车熟路了,甚至可以付出较小的成本来达成目标,那肯定是优先考虑的。这就是路径依赖。条件反射则是指某个事物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深刻到——单纯的想起就可以诱发多巴胺类激素的大量分泌。类似望梅止渴。想要某件事达到这个层次,就需要我们不断重复的去参与、去实践。

因此,喜欢不等于爱好!喜欢是我们对某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表现;而爱好需要我们对某一个事物沉浸足够久、足够专业后才形成的,并乐在其中。喜欢是短暂的,爱好是持久的

你的爱好是什么?

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问起这个问题。有的人的回答可能是“不知道”、“没有爱好”。他们是真的没有爱好吗?不是的。他们只是不知道爱好的标准是什么,从而无法准确鉴别自己的爱好。如上面所说,当我们特别擅长一件事,而这件事又可以给你带来愉悦感、成就感,那它就是你的爱好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么一件或者几件事。爱好不分高低贵贱,所以你有这么一件事时,不用怀疑,它就是你的爱好了。

培养自己的爱好

培养爱好其实很简单,找到一件事情,设定达成目标。不断的去实践这件事,不断的达成目标。让自己成为这件事情的好手。那你的爱好就培养成功了。

话虽如此,不过目标的制订是有技巧的。如果目标难以达成,很可能适得其反,爱好没培养成,反而培养了“恶”好。目标的设定需要循序渐进,先易后难。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量化。不好量化的爱好是最难培养的。爬山就完美符合这两点。山有高有低,在制定爬山目标时,先低后高,先易后难。此外,每一座山的高度固定,所以每次爬山的目标明确。在爬山的过程中,把登顶视为一个大目标,半山腰的各个景点量化为小目标。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,实现大目标。看得见,摸得着,你会发现一路上虽然气喘吁吁,但是心中是满足愉快的。此外,爬山不单单只有实现目标带来的快乐,还有自然景色带来的新奇感、攀登的险峻带来的刺激感以及身体愈发强壮带来的自豪感,更加容易让我们坚持下去。

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

为什么,孩子喜欢打游戏,而不喜欢学习呢?因为游戏可以很轻易的带来新鲜感且目标明确,游戏人物的成长、游戏设定的目标都肉眼可见。孩子可以切实感受到进步以及进步的好处,所以他有了自豪感、成就感等快乐情感,得到了回报。反观学习,孩子能品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情感是滞后的。往往需要学习很久才能有所体会。因此,大脑就会本能的告诉孩子:“别学了,浪费能量,去玩游戏吧!游戏能让你快乐。”

爱学习不是爱学习的过程。学习是困难的,需要耗费大量能量,人的本能会避免能量的浪费。因此,让孩子本能的爱上单纯的学习是违背天性的。真正的爱学习,应该是爱“学习背后的快乐”,即认真学习收获的成果所带来的快乐情感。孩子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学习背后的快乐”,才会正在的爱上学习,主动学习、努力学习。父母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孩子去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,以促使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学习背后的快乐”。

“学习背后的快乐”则体现在他人的夸奖,自我的实现,目标的达成,对别人的帮助等等方面。不同人,对快乐的理解不同。给予的奖励也需要因人而异。或许换位思考,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是一个不错的方式。请牢记,没有任何人的快乐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。你肯定不会喜欢只劳动没回报的工作!人的生存本能决定了人是逐利的。没有好处的事情,任何生物都不会去做,否则他们将无法存活、繁衍生息。所以,对孩子好的学习表现,该夸的夸,该奖励的奖励。

奖励最好尽可能能强化快乐与学习的联系

分析如下两个场景:

  • 场景一:孩子努力学习,奖励孩子去玩电子游戏,孩子通过玩游戏或得了快乐。
  • 场景二:孩子努力学习,你很高兴且夸奖了他,孩子因为你的夸奖且被你的高兴感染而快乐。

虽然这两个场景中间的快乐学习中间都多了一个媒介,从而弱化得学习和快乐得联系。但不同媒介所带来效果并不相同。电子游戏是孩子可自主控制的事物,甚至可以直接跳过学习直接去追求游戏获得的快乐。因此,在孩子眼里游戏和快乐的联系强于学习和快乐的联系。再看场景二,由于孩子不能自由的控制父母,所以他只能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取父母的夸奖从而获得快乐。因此,在孩子眼中学习与快乐的联系基本等效于父母的夸奖与快乐的联系。

所以,我们在奖励孩子时,要尽可能的弱化媒介在孩子的可操控性。如果把场景一中”孩子自己玩游戏“改成”父母和孩子一块玩游戏“呢?因为多了不可控因素——”父母“,游戏与快乐的联系就被弱化了。

此外,奖励不应太难获取,否则孩子就会半途而废。成年人讨厌老板"画大饼",孩子何尝不是呢!你整天说让孩子努力学习,然后考上清华北大,就有会有多好多幸福。这些目标愿景好处对孩子来说都太远了,他理解不了、感受不到。还不如和孩子说:“今天如果能记住 10 个字就带全家一起去公园玩”来的实在。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把学习目标、学习成果进行细化、量化

父母在帮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多和孩子自身比较,进步更多体现在学习态度以及知识掌握上,而不是和他人的对比。与他人对比比较难以量化。如果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学习、共同进步,一个学期下来孩子排名没有提升,是没有进步吗?要否定孩子的努力吗?显然是不对的。父母平常应该多从学习自主性、知识点的掌握、学习表现等客观方面去发现孩子的进步,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

可能有人就说了,我对孩子特别严厉,只有惩罚没有任何奖励。但是我对孩子一样学习进步明显。这里有个概念搞错了。孩子的努力学习,不是因为他获得了”学习背后的快乐“。而是他在父母的重压下,找到了减少压力来源的方法。这个方法就是——只要努力学习进步,父母就不会给打我骂我,这样我就会好受点,心情就不会难过。看出来吗?他的努力学习,是在自救,而不是得到了“学习背后的快乐”。

结语

最后,为什么爬山还不是我的爱好呢?因为我的身体还不够强壮,爬山依旧会让我感到痛苦。不过,我还是喜欢爬山的,喜欢沿途的景色、喜欢登顶的满足感、喜欢体能进步的成就感。我想,等哪天我可以毫不费力的爬上梧桐山了,爬山或许就成为我的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