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 api 回传信息数据格式
前言
API 是前后端数据沟通的重要途径。固定统一的 API 回传数据的格式对开发人员甚至项目组都极其重要,可以有效的减少无意义的沟通和错误。
在用户跟网站交互过程中,前端充当的是“翻译官”的重要角色。前端需要把后端告诉给用户的“信息”,准确的、浅显易懂的转述给用户。前端要想准确、浅显的向用户转述,首先要做的就是“听懂”后端传递的“信息”。那前端要想精准掌握这些“信息”,就必须和后端约定好一套 API 回传数据的格式。后端根据这套格式表诉他的“信息”,前端根据这套格式解读接收到的“信息”。
就好比战场上的队友,用一组约定好的暗语进行沟通效率远远高于口头直诉。
大家都根据这套“回传数据格式”来工作,是确保“前后端通讯”畅通的前提。
但是单单只有这份共识还不行,如果“回传数据格式”制定的不合理且不细致的话,也会照成沟通的障碍。所以,“回传数据格式”的制定同样非常重要。下面我基于我的理解,粗略概述一下如何制定“回传数据格式”:
一个原则:只将用户看得懂的信息展示给用户
后端通过 API 传向前端回传数据,其最终的目的是将这些数据展示给用户。所以,我认为前端应该只将用户看得懂的信息展示给用户。对于那些用户看得懂的数据信息,前端可以不做任何处理,直接展示给用户。而有些信息是用户看不懂的,这时就需要前端将这些看不懂的信息转义后,再呈现给用户。
无论是用户看得懂的信息还是用户看不懂的信息,后端都会回传给前端。所以,前端必须要对回传的信息进行筛选区分。
我们可以将回传信息分做两类:
- 用户看得懂的数据
- 用户看不懂的数据
但这个分类只是逻辑上的区分,还需要将其体现在代码层次上。**API 携带的信息是“用户看得懂的信息”,表明这些数据都用户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产生的,是用户可预知,不会阻塞用户继续操作的。**因此我们可以将所有携带“用户看得懂的信息”的 API 的 HTTP 状态设为 HTTP 200。这样做的话,前端就只需要判断 HTTP 状态码就可以区别出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。
对于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,可能有些伙伴觉得,如果回传数据是“数据库出错”,用户也看得懂。那是不是也应该是设为 HTTP 200 呢?这里需要解释一下。我前面对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有这样的解释:
这些数据都用户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产生的,是用户可预知,不会阻塞用户继操作的。
因为“数据库出错”并不是用户操作导致的且这个错误已经阻塞了用户下一步操作。所以不能设为 HTTP 200。
对于“用户看不懂的数据”,前端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,拆分成“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”以及“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人员的数据”。
- 用户看得懂的数据
- 用户看不懂的数据
- 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
- 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
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
什么是“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”
“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”可以简单理解为非用户操作造成的错误,但用户又可以自行解决该错误的信息。例如,用户长时间不操作导致登录状态失效等。对于这类回传数据,我认为可以用 HTTP 400 来标志。
如何处理
对于“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”显然不能直接显示给用户看,前端需要将其转义成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。
如前面登录状态过期例子。对于这种错误,后端回传的数据可能是“token 失效”这种信息。很显然,用户是看不懂 token 是什么的。所以前端就需要转义成“因您长时间未进行操作,账户已自动登出!请重新登录!”
这时可能又有伙伴说,如果“因您长时间未进行操作,账户已自动登出!请重新登录!”这句话后端直接回传给前端,那是不是可以归类为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。确实,如果目的只是告知用户就行了,这样是没问题的。但是如果你还想根据“这个登录过期”做进一步的优化的话(比如,自动跳转登录界面。),可能就要独立开来了。当然了,如果硬要将其归类于“用户看得懂的数据”,还是有方法可以实现自动跳转的。只有一些不方便而已。
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如果后端对回传数据处理的很好的话,“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”就可能不用存在了。然而,这必将导致后端的工作量变大。
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
什么是“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”?
“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”是系统自己生成的信息,并不是用户主动的操作导致。例如服务器宕机、 HTTP 500 等等。
如何处理?
这种信息的产生基本上都是因为程序错误或者服务器错误导致的。所以,这些信息并不需要具体描述给用户知道,前端可以统一告知用户“服务器出错,请联系客服!”。API 携带的错误信息,则可以打印在控制台。
结语
概述一下上面的内容。我将 API 回传信息做了两级的拆分:
- 用户看得懂的数据 (HTTP 200)
- 用户看不懂的数据
- 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 (HTTP 4xx)
- 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 (HTTP 5xx)
基于这个划分,前端可以设置一个 Response 拦截器来实现(如:axios 的 interceptors.response
)。拦截器会直接放行 HTTP 200 (用户看得懂的数据) 的响应。对于 HTTP 4xx (需要告知用户的数据)的响应,将会进行拦截,进行统一的操作处理;对于,HTTP 5xx (需要告知开发和运维的数据)的响应,同样进行拦截,在控制台打印 error 信息,并通知用户“服务器出错,请联系客服!”。
每个项目团队都会有自己详细的一套回传数据的格式约定。以上,只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。这里只是指出一个大致的思路供大家参考。